偏航

前言

最近这两年,自己一直心存焦虑。由于看过、听过以及总结过一些他人的经历,经常得出一种“努力很重要,但选择更重要”、“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这种结论。做事之前经常担心自己的选择可能不对,导致自己的“努力”会变成沉没成本,变得更加瞻前顾后,顾虑重重。几乎不再像10年前的我,那样自信纯真,只要觉得大方向不至于太过于偏航,必要的沉没成本是需要付的。

我忘记了,我既没有家庭背景,也无人脉关系,更无从谈起富有。在已经差不多没有更糟糕境地,我却还仍停留在顾虑重重中看着站台的蒙住终点名中的每列车究竟驶往何方,似一个与己无关的旁观者,任由驶往人生旅途的列车一列列出发。我不知所措,更心底彷徨。我那精缩在小小方寸领域的小脑壳,里面充斥着混乱,挣扎。“既然都无任何背景关系和金钱,那做什么决定也只是看似差距大,但在所谓中高阶层差距也不大呀,不如顺其自然,事已至此,不如就按照既有发展自己的职业道路呗”、“但是目前AIGC的发展,导致可能固有职业路线犹如脱缰之马,不再受控啊,既然无家庭背景,那职业发展要更慎重选择,哪怕在一些富有阶层看来这种选择都相对幼稚、儿戏,但对你自身拮据,对你本身财富有限,多一分是一分,更要顾虑自己后路,让自己时时有点底气”、“哎呀,不如再看看,再看看一些让自己觉得都不够好的选择的时候选择等待时态明朗再做抉择不就好了嘛?我们不要太在意别人如何看待你自己选择的差距,重要的是你要什么?你是想收入相对少点但足够平衡自己心情开支、还是做出觉得开心不可控但收支可控,所以工资更重要?”…

是的,由此得出,我脑子里非常混乱,我根本不知道我要面对的未来是什么,并且也深知自己的各种学历、背景、财富、可控时间带来的局限性。我,并没有太大的退路。但是伴随着的抑郁、焦虑,更加觉得自己被迫放大了我这个年龄该做决定但仍无法决定的事态严重性。我该怎么办?

出游

其实,这两年断断续续的工作,不应该再选择放松自己。毕竟好像自己也没怎么努力,更多的处于既然无法得出自我辩论的结论,就先选择安然现状,摆烂的境地。但是,我又有时候非常的清醒:我现在其实一直在自我内耗,看似摆烂,但焦虑如何抉择而无法再找到方向突破。

于是,小标题的“出游”的选择开始了。

因为好几个朋友最近知道我近况并不是非常的妙,我因为心境状况,以及债务情况,导致我不敢在公司在继续下去。虽然这个决定在现在的我看来非常的蠢(工作丢了,更加难以解决债务问题本身,以及劳动合同中的条款,无法以这个理由将我辞退。),但是在当时又怂且懦弱的我看来,“暂避风头”也不失于一种选择。一个同学结婚的契机,让我们有了理由碰头,我们在当地一起忘乎所以的联机游戏,又继续兴致勃勃的临时决定了去一趟桂林游玩。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有过忘记所有,仿佛不在在乎收入,能够让自己当下先开心的心境。例如有一日晚上,去到了西街,我不断的向一些酒吧揽客的表妹打招呼,不断的对着看向窗外的弹唱着民谣的小姐姐挥挥手,亦或者隔空对吧台上热舞的小姐姐打招呼。但是,最让此时觉得当下有这么多局限性的我有所感触,有所动摇的是不同时间里对外兜售黄牛票的阿姨,亦或者是乘网约车的老司机对我所说的同一句话:哎呀,年轻人不要觉得自己不可能,你才多少岁。未来可说不准哦。

是啊,这些话在以前其实也并不少见到,只是对于那会思绪混乱的我来说,却是金玉良言。我忘记了,我目前也就25岁马上26岁。如果自己依然选择好自己想要努力的方向,哪怕从零开始。也不能说完全不可能,只是有些事事在人为又看天时地利。但,依然是有可能性,并且可能性依旧不少。放宏观来看,不同方向的可能性依然依然很多。所以,这段时间,为什么总是悲观的让自己认为,自己没有了可能性,受限各种宏观层面上顾虑,却忽视一些夹在缝隙之间游走的可能?哪个平凡的普通人,选择是特别的平坦与友好呢?哪个平凡的普通人,不是时间更紧,边走边选择呢?

那些天,我尝试了更多让自己从前厌恶的打牌,并且理解了一些时间里小赌怡情,几块钱的麻将也能带来的乐趣。尝试了,融入不同人之间的想法,而不是一直自我孤立。一切都是自己过于不切实际,过于孤高,而不选择与他人多沟通,自己胡思乱想,并且设立一些为自己理由更充分的虚拟盾牌做了隔断。

听取他人意见,不代表完全盲目跟随别人的想法直接做决定。毕竟当下,最了解自己优劣势,自身情况的只有自己。但是他人意见里,有许多是抛开我自己视角的局限性,某些可以完善自己选择,或者增加自己判断力的信息。这应该是信息的一环,而现在的我,却自以为觉得最了解自我,而隔绝各种信息,又或者嫌麻烦而不接受信息传递。当然,我也知道这是为什么,更是一种心态上的恶循环,我因为无法抉择陷入了自我内耗,自我内耗导致了无暇他顾,而无暇他顾就会忽略了让我能更客观做决定的信息。现在想来真的好蠢,所以,我决定不定时梳理一下自己内心,让自己能清理出一些能实时接受外来意见与外来信息,让自己更加能够做出符合当下的选择的空间。

偏航

所以,我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偏航了自己的职业规划呢?

在2019-2021这两年间,我从实习到后面的终于跳了一波自己想要走的路,跳槽以来终于实现了第一次薪资中幅度上涨。并且也初期巩固了自己第一份工作以来大杂烩中一些细分方向。在2022-2023,这一年我就纯属是迷茫加摆烂,新工作看上去在行业里算是有些知名度,但是薪资水准就极其一般,甚至和2020-2021这一年的比,到手工资不升反降的水准,唯一安慰是加班少,基本可以准时下班,虽然是大小周但是依然可以接受。但是,工作内容几乎是因为公司的VI一直没有太大的维护必要,并且公司体量在那,企划部门就这么几个设计师,再找Boss主动提出更新VIS,无益于自己给自己找活干,并且现阶段还是主要推出新品以及公司周边刊物比较多。所以,我被分配的最多的反而是偏离了与我想接触的这个公司知名平台主要的维护内容,反而是接触更多公司子品牌的内容,当然我离职后公司子品牌(旗下绘画网课平台)在自己定位不清晰,吸引受众群众能力弱,正在整顿中。

至此,我的设计之路,设计作品,一直没有受自己理想的方向去控制,也有可能是这些个品类设计理念和设计技术中的设计壁垒并不是特别大,导致我一直在不同品类中切换自己的设计。也就导致我的职业之路越来越没按照自己的发展,并且因为这些糟心的原因,摆烂不作出改变,也因为“学习新的技术,如果目前受困于自己的岗位工作内容,哪怕学习出来也无法及时应用然后又会重新荒废掉。”的这种理由去让自己摆烂不学习新的工具。

总结了自己职业之帆偏航方面有以下几个:
· 行业方向
· 空窗期过长导致自己并不能实时更新审美趋势
· 新工具技能不及时跟进
· 线下材质工艺了解不到位,从2019下定决心以来到2023没有付诸行动
· 各种规划出来却摆烂不行动,朝夕令改

结语

当然,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发牢骚,更多的是梳理自己一个对自己人生、职场方向的梳理,自己不再想继续迷茫与摆烂下去。而梳理自己的心情与方向就是行动的第一步,我最大的阻碍来源于自己的精神内耗以及自己不愿付诸行动和没有动力,一旦用了一些时间去写去做,就会开始慢慢着手上道。

希望,一切顺心遂意,总结自己的不足,与未来的展望一个自我回顾,也给自己鼓鼓气!

诸君,同行!